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萬芳李飛鵬院長領軍至聖國,進行首次鼻部手術教學&醫療資訊系統建置任務



萬芳醫學中心李飛鵬院長於9月25日,親自率領耳鼻喉科團隊共4名人員,赴西非聖多美普林西比,進行為期兩週的主題醫療教學服務及醫療資訊系統建置任務。
經過24小時的飛行及14小時的轉機等候,終於順利抵達。一下飛機就馬不停蹄地開始拜會及參訪行程,除了感謝聖方及我駐外單位為此行提供的協助外,也藉此了解當地的環境設備,熟悉聖多美工作步調。
首次派赴聖國之耳鼻喉科團隊,受到當地民眾的殷切期盼,其中一名病患因創傷導致一個鼻孔關閉,長期深受呼吸困難之苦,手術後暢通的呼吸令他十分感激醫療團的幫助。兩週期間,門診受惠人數共102人,手術受惠人數共14人,這次並藉由門診的個案討論及手術的參與,實地培訓當地耳鼻喉科醫師Dr. Lisete,並讓她獨立進行手術,期望未來她能造福更多聖國人民。

                                                     【圖:李飛鵬院長(右)看診情形】


本團謝忠佑醫師除了診療工作外,亦在當地舉辦兩場耳鼻喉專題演講,共約80名的當地醫事人員及護校學生參與。在謝醫師及翻譯生動有趣的解說下,參與人員反應熱烈,圓滿成功。
除了主題醫療教學服務外,北醫大也準備1台伺服器及4台筆記型電腦,在聖國的門診中心建置病歷掛號系統,隨行的管發中心資訊人員何伯逸協助完成硬體架設,也與當地3名醫事人員進行資訊系統教育訓練。

                      【圖:謝忠佑醫師專題演講,約有80名當地醫事人員及護校學生參與】


此次任務在醫療團的大力協助下順利完成,甚至在最後的成果發表記者會上,獲得我駐聖多美普林西比程大使豫台頒贈感謝狀以茲表揚。李院長也在記者會上代表台灣贈送聖國衛生部耳鼻喉科手術器械一組、伺服器及筆記型電腦4台,希冀藉由技術交流及設備建置,逐步加強聖國臨床技術及醫療資訊管理能力,亦深化雙方醫療交流。(文/管理發展中心國際醫療組--本文轉自今日北醫11月號)【圖:左為成果發表記者會上李飛鵬院長(左3)與程豫台大使(中)及中央醫院院長(右3)合影】【右圖:李飛鵬院長接受當地電視台採訪】【下圖:中央醫院新建急診室參觀】

北醫大護理人員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所見所聞



援外醫療服務一直是筆者的夢想,能夠擁有這樣難得機會畢竟是少數。非常幸運地在2013年6月能夠美夢成真,在未開發國家貢獻一己之長。乍聽到聖多美普林西比這個國家名,筆者跟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這裡是哪裡啊?


接著上網查詢才發現,原來是位在西非的一座小島,但是網路能搜尋聖國資訊並不多。瀏覽數篇網誌,其實無法增加對聖國的瞭解,直到踏上這塊土地,你才能深刻體會關於聖多美的美麗與哀愁。
聖國被碧藍的天空與蒼綠的樹木環繞,充滿鮮明且豐富的色彩,很多景象讓人容易產生錯覺,誤以為身在浪漫的峇里島或者是花東宜人的沿岸。途中碰到一些笑容可掬婦女們,腰部背著捲毛小娃兒,頭頂著水桶或待洗的鍋碗瓢盆及衣物,重量幾乎是他們一半的體重,而且她們都沒有穿鞋。忽然之間才會被拉回現實,這裡已是距離台灣萬里遠的非洲第二小國家。
【圖:當地婦女頭頂著水桶或待洗的鍋碗瓢盆及衣物,幾乎是他們一半的體重】



聖國經葡萄牙殖民五百多年,於1975年才獨立,對於如何經營國家還在學習中,路上處處可見葡萄牙時代遺留下來的百年建築,但往往已是殘破不堪。當地人蝸居在建築各角落中,或鄉村常見的高腳木屋,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只有單人病房的一半大小,處處可見貧窮的影子。道路兩旁偶會出現到處亂竄的發育不良小豬、羊,以及皮包骨的黑狗。開車由北到西邊約45分,由北到南邊約90分,西南部有一段無公路可貫穿,所以無法開車環島,只能搭船約6小時即可繞聖多美島外海一圈。【圖:當地人蝸居在建築各角落中】







香蕉(菜蕉)及麵包果是聖國人民的主食,吃法有三種,水煮、油炸及火烤,這兩種主食在路邊處處結實累累,只要一把開山刀即可飽餐一頓,所以聖國人民並沒有非洲刻板印象的饑荒。最常見的水果是木瓜、香蕉及波羅蜜,但到這裡後我們不常有機會吃到水果,台灣水果的甜香滋味已是鄉愁。

聖國蔬菜種類不多,飯桌上最常出現的青菜是高麗菜、紅蘿蔔及番茄。而路邊每家餐廳的菜色大同小異,種類不外乎是烤魚、烤雞、烤豬肋排或配香蕉、馬鈴薯、米飯等。由於烹調時,生熟食材不分鉆板,且人民有吃蝸牛的習慣,導致聖國寄生蟲不少,對於配菜的生菜沙拉我們總是敬謝不敏。【圖:聖國市場】



外食平均一餐約15~20萬當地幣(折合台幣約350元)。而飯店餐點可以吃到葡式料理或自助餐,但是價錢都不菲,每餐約20~30歐元,折合台幣約1,000元左右,其食物內容比起台灣的選項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幸好廚工偶而會煮一些當地料理,變換一些口味,否則翻閱架上的食譜書,看得到而吃不到,真的會引發鄉愁。

聖國處處需要靠外力援助,最大的援助國還是葡萄牙及美國,如:政府部門建築物、學校、馬路及機場圍牆等。在醫療的部分,葡萄牙每年除了定期的主題式醫療外,還提供150個名額供聖國人民到葡萄牙就醫的機會。聖國提供機票外,其餘的醫療費用及家屬食宿均由葡萄牙支付。中央醫院雖是聖國最大的公家醫院,但卻也是唯一可以手術的醫院,院內醫師大部分都是在其他國家進行培訓的,如葡萄牙、美國、德國及俄羅斯等國家,院內還有部分是古巴籍醫師。【圖:聖國蔬菜種類不多】


急診護理長Cosma就是在葡萄牙念完大學,其他護理人員則是高中畢業後接受護理職業學校3年的訓練,畢業後取得結業證明即可在醫院擔任護理工作,不需經過類似台灣考證照的過程。目前中央醫院急診室應配置護理人員34人,但卻只有22位,但每日卻需服務180位病患。跟台灣一樣也有人力短缺的問題,急診室護理人員基本薪資為300萬當地幣(約新台幣4,800元)。

共分早晚兩個班別,每班5位護理人員,白班從8:00~16:00,夜班從16:00到隔天的8:00,夜班每天會多給付48萬當地幣(約新台幣768元)的夜班津貼,因此大部分的護理人員喜歡夜班,不僅可賺取額外津貼,並且一天夜班,可以擁有兩天的休息。面對白班護理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該醫院的解決方法是如果護理人員利用休假時間來加上白班者,則予以給付夜班津貼,以此來解決白班人力的困擾。
聖國屬於公醫制度,公立醫療單位收費低廉或僅收藥物部份負擔。而中央醫院提供門診、急診及住院服務,除了門診看診及手術需要付費,其他檢驗或照X光檢查有時需付費外,急診及住院均不需要費用。

中央醫院急診每日的病人數90%都是非急症的病人,大部分處理創傷造成的傷口;內科急症的部分則會受限於醫療儀器及物品缺乏、沒有電腦斷層等高科技的檢查,更常因為沒有檢驗試紙無法抽血檢察,或是沒有空白CD片無法照X光片,太多的理由無法完成一項簡單的檢驗項目,例如驗白血球。更不用說藥物及醫療衛材也經常不足(手套、棉花、紗布、空針、靜脈留置針、管路及氧氣等),物資短缺視為常態,工作人員一點都不會大驚小怪,這樣的工作環境,常讓筆者感嘆。醫療儀器的部分,大多數是由各國捐贈,但往往因為不會使用或者故障後無法維修,而冷凍擱置在各單位角落。

以上所述之因素,造成醫護人員對病人治療及照護上的相對不積極,因此重症患者在這個國家簡直沒有就醫的權利,即使就醫也無法獲得像台灣病人一樣應有的待遇。簡單的疾病,缺乏物資,嚴重複雜的疾病,直接省略中間治療的步驟等待死亡,這也是貧窮國家的悲哀。


除了中央醫院的業務外,筆者同時負責協助主題醫療的運作,之前中醫針灸主題醫療,舉辦過教育訓練的課程及記者會。近兩個月的耕耘,總共服務1,250位病患,病人對針灸的接受度超乎預期,許多病患依依不捨並頻頻詢問下次開辦中醫主題醫療的時間,這次接受針灸年紀最小的病患是8歲,年紀最大的是92歲,也利用週末時間服務外省的民眾,但由於門診時間無法配合,故不能提供外省病患複診的機會,著實讓病人感到失望。【圖:聖國病人對針灸的接受度超乎預期】

此次中醫主題醫療,大部分的病患都是痼疾,常見的主訴都是腰痠背痛及關節疼痛,除了針灸,痠痛藥膏也深受病人的推崇,期待下次能有更多的醫師及實習生參與中醫主題醫療。
鑒於聖國醫療資源缺乏,不僅依靠主題醫療讓台灣的醫療實力對聖國人民更具影響力,更要長期耕耘,提供更廣面向的醫療服務,持續培訓聖國醫療人才,才能使醫療外交發揮更大的效果。
(文/胡楠英,北醫大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護理師--轉自今日北醫11月號)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張裕泰團長談~西非聖多美普林西比中央醫院急診室的過去、現在、未來






您可以想像西非落後地區急診室的場景嗎?筆者因在台灣急診室服務多年,2010年剛到聖國服務時,第一眼看到的聖國最高級醫院的急診室仿如傳統菜市場,熱鬧滾滾,室內分隔許多小間宛如迷宮,醫護人員無法兼顧診間與留觀病人,且設備缺乏,沒有檢驗儀器、沒有氣體牆、沒有ICU,與現代化的急診室設計相差甚遠。

不僅水電時有時無,連氧氣供應都要碰運氣,若遇到全國大缺貨,連神仙也沒轍,對病人而言,是多麼沒有保障。雖然這個國家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當地的百姓對於醫療的要求並不高,但對剛從台灣來且又是急診醫療工作者來說,總覺得這樣的急救醫療工作場所,多麼的浪費人力且毫無效率。【圖:聖國的人民對醫療的要求並不高】





當初儘管看在眼裡,也不敢貿然提出改變,因為此地基礎建設差,缺水、缺電是精密醫療儀器的致命傷。而聖國醫療儀器均靠捐贈,沒有維修能力,衛耗材又常因無經費購買,空有機器卻無法執行,或任由機器損壞再重新募集儀器。不能做血液檢查是因為沒有試劑、不能照X光因為機器故障……又因為該國從共產主義社會延續至今的制度:急診病人不收費,導致沒錢到門診的病人都湧進急診,沒有檢傷分類,重症無法做立即診治。但是礙於憲法明定急診為免費醫治的場所,因此沒人願意去改變。【圖:因種種原因而被閒置的醫療器材】

幸好出現了曙光,2010年8月聖國總理改選,新任總理陀沃達(S.E. Dr. Patrice Emery Trovoada)年輕有魄力,任命新的衛生部部長深知舊急診室缺失,因此台灣醫療團有機會提供改善計畫呈報大使館,獲當年陳忠大使讚賞。隔年總理赴台參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後,更積極推動此計畫。2012年春天,中央醫院新的急診室在眾人的期盼下動土,為了確保施工的品質,技術性或精細工程均由台灣派遣人員過來施工,至2013年6月底完工。



                                    【圖:陀沃達總理伉儷於2011年1月參訪本校附設醫院】


依照台灣醫學中心規格建置的中央醫院急診室,是一現代化急診室,有檢傷區、內外婦兒等診間、兩間無菌手術室、留觀區(約18床)、檢驗區、超音波室、X光室、CT室、ICU病房等。
留觀區與ICU室內有氣體牆,每床配有氧氣管線、抽吸管線等。還有可供急診室用的發電機與中央空調系統及冷氣機;看過的人都豎起大拇指說:好!也成為其他援助聖國的官方或非官方機構或團體參觀的對象。【圖:中央醫院新建急診室成為援助聖國的官方或非官方機構的對象】






然而,一個嶄新、光鮮亮麗的急診室,周邊設施無法搭配時,此現代化急診室的功能形同虛設。目前尚未有專線輸送電力至醫院、中央醫院無能力購買儀器的試劑耗材與手術室的器械與衛耗材、若急診不收費將迅速因為管理不當而成為遊民收容所;再者,當地醫療人員需要持續教育訓練,了解儀器設備等的保養與使用方法,若無人監督與教導,可能很快就會被損壞。由此經驗教訓而深知,務實的提供援助,才有可能讓病人受惠。好高騖遠的理想與規劃,沒有將當地環境狀況列入考量,做出來的產品就會不切實際,病人無法受惠,實在可惜。








【圖:X光室(上左圖);急診室病床(上右圖)
;手術室(下圖)】
                                   
台灣醫療團曾非常熱心提供急診室將來的規劃:包括儀器維護保養訓練、醫護人員在職訓練、動線規劃、衛耗材管理、救護車急救技術員訓練、外科醫師訓練等等。雖然也獲中央醫院高層同意,但部分主管擔心新急診室被本團接管,因此無法接納本團的教育訓練與建議,目前仍與中央醫院持續溝通中,希望對方能有長遠的規劃,以全國最具規模的急診室硬體,嘉惠病人,讓新的急診在有效的管理下發揮最大效力。(文/張裕泰,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團長、前和平醫院急診室主任--本文轉自今日北醫九月號)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 中醫針灸異域揚名

撰文: 林建璋
今年七月~八月北醫駐聖多美醫療團第一次安排中醫主題醫療,在遙遠的西非,讓聖多美民眾體驗針灸的療效。

起初擔心當地民眾對針灸不熟悉,會對此治療產生疑慮。然而,中醫前輩吳振華醫師十五年前就在聖多美耕耘近十年,不僅提供針灸治療也推廣與訓練當地技術員。這次主題醫療是近五年來第一次台灣針灸醫師再度前來服務,因此獲得當地民眾熱烈期盼與支持。

特別感謝義大醫院中醫部支援針灸科主治醫師倪健航前來診治,以無比的耐心教學與精湛的醫術治療,全力配合在地民眾與駐地台灣鄉親的各項醫療需求,包括夜間看診與養生教學,全力付出的精神令人敬佩。

倪健航醫師表示,聖多美就診民眾的疾病種類,以慢性筋膜炎及四肢關節疾病為多,同時有數例中風患者,因未能在發病黃金期獲得適當的復健,預後情形不佳。一位瀟灑的歌手,由於中風影響事業,在幾次的針灸治療後,雖未能回復往日的好歌喉,但是看他重拾以往的信心,越來越精神奕奕,並贈送自己的音樂CD感謝醫護人員,著實讓人欣慰。

另一位住外地的背痛患者,經過數次針灸就有很好的療效,因交通不便無法定時至門診治療,只好期待來年再安排中醫主題醫療,以進一步治療多年的頑疾。


經過兩個月的診治服務量超過1300人次,安排病人回診可達90 %的回診率,可見治療的成效已獲病人的認同。

另外令人感動的是,當地針灸技術員Aida每周兩次花近一小時車程,來到市區與倪醫師跟診學習。倪醫師相當佩服這位技術員熟捻的札針技巧,不過在學理上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瓶頸,在葡文翻譯協助下,一次次將饒口艱深的中醫經脈理論,慢慢釋出,這是傳授中醫給外國朋友的一大挑戰。



在北醫駐聖多美醫療團全體團員妥善的安排下,本次主題醫療成功的把屬於中華國粹的中醫針灸治療推廣到聖多美,深獲好評並嘉惠當地民眾與駐地台灣鄉親,倪醫師及聖國民眾期盼來年再安排中醫主題醫療,以繼續推廣中醫針灸。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護校教學計劃工作報告

護校教學計劃工作報告

計劃執行: 張美惠護理師
執行時間: 101年10月15日~101年11月16日

一、計劃執行目標:
    有鑒於聖國護理學校教授課程有限,為增加學生對公共衛生方面的知識,將醫療團的公共衛生四大計畫(1.飲用水質改善計畫 2.瘧疾防治計畫 3.社區衛生員的再培訓計畫 4.個人ID卡建立並導入HIS系統計畫)納入此次的授課內容,以提升護生的公共衛生知識水準。

二、計劃執行內容與工作情形:
    8月20日,第一次和護校校長見面討論上課事宜,預計將公衛的四大計劃納入上課內容,校長希望此次上課的方式為互動式教學並非單調課堂授課。
    8月27日,第二次和護校校長見面確定上課內容(1.飲用水質改善計畫 2.瘧疾防治計畫 3.社區衛生員的再培訓計畫 4.個人ID卡建立並導入HIS系統計畫)及時間,但日期未定待校方學期課程表出來後再定,並約定下次討論相關事宜。
    9月護校方面尚未給予課程時間表,持續與護校聯絡確定上課日期,並著手準備教學相關資料。
    10月護校課程日期及時間訂定,確定上課日期為10/15、10/17、10/22、10/24、10/29、10/31及評值時間11/5的下午3~5點鐘,並開始進行相關課程授課,同時準備課後要發放的上課證書及針對明年預授課內容做問卷調查單。
    11月護校課程全部已於11/5授課結束,課後發給學生課程問卷調查表針對學生對此次授課內容了解程度並統計明年授課方針,最後於11/16頒予上課證明書,並於12月與校方討論明年教學事宜。
授課教師


三、計劃評估與後續追蹤情形:
  針對此次的教學在課程結束後改用問卷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因為實習或是重修其他課程的關係,並非每個學生每堂課都可以參與課程內容,如果用筆試的方式無法真正知道學生們對此次課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授課方式和內容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針對此次上課內容,經由問卷統計後得到的結果為下:

學生較滿意的上課課程依序排名為1.感控(11/25, 44%),2.檢傷分類(7/25, 28%),3.社區衛生員及瘧疾(3/25, 12%)
學生較滿意的上課課程


學生較聽不懂的上課課程依序排名為1.HIS(21/25, 84%),2.感控(3/25, 12%),3.社區及飲用水(1/25, 4%)
學生較聽不懂的上課課程


學生有興趣的科目依序排名為 1.外科 2.手術3.兒科4.愛滋5.護理

四、計劃執行困難及改善建議:
  和護校雖有合作計畫但並沒有訂定明確的上課內容,護校方面學生有時因為要重修其他的課或是要實習而沒來上課,這樣就失去了我們對護校教學目的。
  未來可考慮與護校訂定明確的課程,可避免重複性也可增加護校生的學習慾,減少因要重修課或實習的原因而沒來上課。

五、未來執行類似計劃之建議:

  原先對於護校課程的安排並沒有甚麼太大的想法,原本以為只要教他們基礎醫學和護理而已,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其實他們原有的課程就有這些,但相對的醫學新知和公共衛生方面就比較缺乏,未來的教學課程安排可將這方面納入,以增加護校生這方面的相關資訊。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簡介

愛從赤道零度開始,北醫常駐醫療團深耕聖多美普林西比

撰文: 林建璋

    2009年底,臺北醫學大學陸續派遣醫護人員遠赴台灣友邦聖多美普林西比(簡稱聖國),透過常駐醫療團提供當地人民醫療服務、提升聖國醫療水準。北醫投入人道援助不遺餘力,注入永不退卻的愛心,更將駐外醫療團服務視為北醫的社會責任!

   聖多美普林西比,官方語言為葡萄牙文,是位於西非幾內亞灣內的島國,對外交通僅以歐洲葡萄牙、非洲加彭、安哥拉為主要航班,醫療資源嚴重不足。北醫常駐聖國醫療團,常駐醫護人員除在首都與偏遠地區提供門診服務外,更在聖國進行手術、主題醫療、遠距會診、醫療技術轉移及公共衛生計畫等,期望透過在地紮根、多管齊下的方式,逐漸提升聖國醫療水準。

偏遠服務,為了弭平當地醫事人力的不足
    北醫派遣醫護人員常駐聖國醫療團,進駐聖國惟一的中央醫院與首都門診中心,提供聖國人民駐地醫療服務,期望能分擔聖國醫護人力的不足。聖國醫療資源不足,但醫事人力的城鄉差距更為明顯。一位專科醫師往往都需分擔好幾個省區醫院的診次,甚至需兼任衛生單位的行政主管。
    北醫常駐醫療團除首都外,更在偏遠地區進行駐診,如:Neves醫院(車程約一小時)、咖啡山診療所(車程約45分鐘)Guadalupe醫院(車程約半小時)。如此千辛萬苦的進行偏遠地區醫療,目的就是讓同在偏遠地區的苦候病患,能夠因此獲得診治!


不遠千里,燙傷病童來台治療
    為彌補聖國資源不足,2010年聖醫團開始推行遠距會診。以北醫醫療體系雄厚之人才庫能量,針對聖國專科不足及無先進設備狀況,透過遠距會診之方式幫助診斷。遠距會診更促成2010年聖國兩位燙傷病童來台進行植皮手術,避免因疤痕攣縮造成生長發育的畸形。兩位遠赴台灣治療的小朋友,因為害羞總是不敢說出Obrigado(葡文中的謝謝),但小手拌著台灣醫護人員的手,卻也充滿暖暖的心意。而此舉打響台灣愛心不落人後,更拉近了聖國與台灣的邦誼!





重見光明,眼科主題醫療恢復白內障病人新視野
    聖國位處赤道,紫外線強烈,造成白內障發生機率增加。因聖國無眼科專科醫師,多數白內障病人都無法即時執行手術,且此類病人為數眾多。自2010年開始,眼科主題醫療即成為每年度的重點項目,每期醫治約40~50位白內障病人。重見光明的聖國病人,即使與短期醫療醫護人員語言不通,但是來自病人緊握雙手真誠與感動,是每每來聖服務的人援難以忘懷的。




大愛關懷,慢性潰瘍病患進行植皮手術
    由於聖國環境衛生不佳、醫療資源不足,聖國人民經常無法接受妥善的醫療照顧,經常可見因為傷口潰爛且經歷多次換藥仍無法痊癒的病患。此類病患在聖國並不受歡迎,一般人認為該傷口是肇因犯下錯誤所遭受的詛咒。甚至聖國在地醫護人員也因換藥前所帶來的傷口惡臭,希望病患及早離開等待區。
    曾有位病人看到來自台灣的醫師躬身換藥,難過的說:「連當地醫師都不願意打開紗布,看看我的傷口,卻看到台灣醫護人員這麼努力的為我們彎下身體來換藥。」因此專為慢性潰瘍病患的整形外科主題醫療便隨之應運而生。手術完植皮成功的病人,滿懷欣喜的告知,終於可以不用繼續承受他人異樣的眼光!


   
蟲蟲危機,在地公共衛生的寄生蟲防治
    除醫療服務外,北醫常駐聖國醫療團每年持續投注於寄生蟲防治的公衛計畫。自2010年開始,團隊每年逐步調查聖國各省份的小學生感染寄生蟲狀況,並發現將近八成的學生感染腸道寄生蟲,而且其中有九種是對人體有害的寄生蟲。團隊每年的逐步調查,聖國衛生部也相當重視這個調查結果,並依據建議,採取更換藥物的方式來進行更為有效的寄生蟲防治。而北醫的寄生蟲防治團隊,也將這些成果投稿至國際期刊,為台灣在研究領域上增添不少光彩。


馬不停蹄的愛,北醫人的愛心源源不斷注入!

    每個服務過的聖國人民,總是在結束診療或手術後,給一句簡單的謝謝!北醫常駐醫療團在聖國耕耘邁入第四年,現在除了謝謝之外,更有病患會說:「請幫我向之前來此服務醫師打聲招呼、說聲謝謝!」這都讓每一位在此服務的團員深深感到窩心,這不僅僅是為自己開拓人道援助的視野,更是為北醫人在聖國持續寫下歷史的痕跡!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 任滿團員工作報告


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    任滿團員工作報告


姓名: 陳煥杰
職稱: 醫師
任期: 101年06月20日~102年06月19日
科別: 一般外科
團務行政: 總務



一、主要醫療業務工作:
1. 中央醫院與首都門診中心外科門診、會診
2. Neves醫院一般科門診
3. 中央醫院與首都門診中心外科手術
4. 醫療團部門診
5. 協助外科主題醫療籌畫與進行
6. 協助護校與中央醫院急診教學

  於週一、週三及週五固定於中央醫院及門診中心看診,週二於Neves醫院一般科看診,門診病患以各種外科疾病為主,提供聖國人民及台灣同胞外科門診醫療諮詢、會診及手術服務。手術時段為週二及週四。收集主題醫療及遠距醫療之案例,計整形外科案例73(含慢性傷口25),疝氣案例118例。任期內門診共計2492人次,手術138例,電療134人次(201211),另於團部內門診服務台灣同胞及外國友人計61人次,以及醫團守護犬腳部輾壓撕裂傷縫合一例

  病患疾病種類以慢性傷口居多(638, 25.6%),其他依次為各式感染症(394, 15.8%),腫瘤(352, 14.1%),神經科疾病(225, 9%),腸胃道疾病(216, 8.7%),疝氣(206, 8.3%),外傷(128, 5.1%),上呼吸道疾病(108, 4.3%)及痔瘡(57, 2.3%)

二、醫療業務的困境與挑戰:

  醫療資源缺乏:藥品與衛材短缺經常發生,停水停電時有所聞。從台灣運送的補給線太長,嘗試原物料加工以降低成本。


  衛生體系管理:過去醫療團協助門診中心藥局經營的成功經驗,讓聖國政府體認到醫療體系在正確的管理下是有可能自給自足的。但以聖國的社會福利體制,高成本的急診、手術與住院都相當廉價,收支不成正比,中央醫院勢必需要外援才得以維持損益;而門診中心相對的營運成本較低,有較高的獲利空間。在協助聖國衛生體系管理的同時,亦需尊重當地文化,不宜一成不變移植台灣經驗。


  主題醫療
1. 主題與收案病患需慎選。
2. 主題醫療醫師僅短暫停留聖國,後續病患的術後照顧與門診追蹤相當重要。
3. 台北應協助主題醫療的醫師了解聖國的醫療現況,依當地醫療需求預先準備。
4. 行程宜及早規劃以利病患收案,避免與他國主題醫療衝突;所需耗材應及早準備並提前運達。


  病患手術:由於前張團長渭文的耕耘,醫療團在中央醫院有固定的開刀時段(週四上午),在安排病患手術方面,雖然不若台灣那麼有制度,但只要親自確認病房床位、知會外科主任、通知麻醉科醫師、確定沒有其他的主題醫療,醫療團都可以順利安排病患住院手術,甚至在主題醫療期間還獲得相當的禮遇。


  急診與護校教學:宜依當地醫療現況,與醫院和學校合作規劃教學內容。護校教學結束後均有學員評量,可供未來課程規劃參考。

三、主要負責計劃:

  學童腸道與親神經性寄生蟲感染與治療研究計畫


  醫療中心內醫療資訊網路建置計畫

四、主要團務行政工作:

  總務
    建立資料庫管理,減少紙本作業


 醫團資訊交流網https://sites.google.com/site/stpmmttmu/
提供醫療團與台北內部的資訊交流,減少雙方的資訊落差,記錄會議內容,有設定權限,非公開。


 醫團網誌http://mmtstp.blogspot.com/
公開的網誌,讓各界深入了解駐聖多美醫療團的成員、任務與計畫。

五、生活情形及建議

  除乾季偶爾會停水,網路經常斷線,電力不穩定,車輛不時須維修外,住宿並無太大問題。

  聖多美以葡語為官方語言,英語人材不多,日常生活皆需要使用葡文,熟悉當地語言可以讓生活便利不少。

  基礎建設不良,道路崎嶇難行,需特別注意行的安全。

六、給予未來相同科別赴任之建議:

  依聖國的醫療資源,支援聖多美的外科醫師目前以一般外科、骨科或婦產科最能發揮,未來的團員遴選宜以這些科別優先。

  外傷的病患多,未來待急診和加護病房完工,若有機會引進電腦斷層設備,神經外科是頗有發揮空間的科別。

  中央醫院的麻醉科醫師和麻醉護士都相當友善,主題醫療期間也幫忙不少,但因急診多、麻醉醫師少且醫療資源有限,只能開半天非急診手術。

  期許未來的外科醫師可以和當地的醫療團隊有更多的技術交流。

七、其他:

 在聖多美的台灣人不多,卻都是跨越大半個地球來到這裡,是相當難得的機緣。雖然來自不同背景,若醫療團與其他台灣團隊、他國非政府組織增加合作與交流的機會,相信在聖多美會有更多的建樹。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愛從赤道零度開始---番外篇

自從上一次慢性傷口植皮手術失敗以後,阿德里歐曾經消失了一段時間。但自從他輾轉得知醫療團的外科陳醫師並沒有放棄這群病人,還在門診中心協助慢性傷口病患換藥之後,阿德里歐又回來了。雖然從事理髮師的收入不多,他還是送了好幾包Mandioca(註)給醫療團的外科醫師作為感謝,其中兩包並特別註明是要送給多年前曾經照顧過他的Federico及Marcelo醫師。




註: Mandioca為樹薯,磨成粉後為製作聖多美美食Calulu的原料之一。